本文简单记录高项的备考、复习、考试心得。
考试科目概述
上午 综合
全部选择题。多而杂,记忆的多。计题一般有4~5题,最后5题英文,第一章一般2题。
不需要每字必记,只记关键要点。因为是选择题,只要选对(或最符合题意的)即可。
内容:第一章,立项,十大过程,测试,变更,配置、项目组合项目集,国家标准知识产权,等等。
可做战略放弃(像项目组合就放弃了)。
难点:某些相近的要点之间的差别。比如,解决冲突方法的“包容”与“妥协”的差别。
注意,既然是“综合”,则这些知识肯定能应用到其它科目,所以一定要有所侧重。有些要背的必须背。先分大类,再细化,否则,只知树叶不见森林。
下午案例
案例,审题,背理论知识点。
难点:理论知识点,计算题。时间紧。
下午论文
作文二选一,不需要写题目,但需要在答卷上选哪一题目,并涂黑。答卷有字数提示。
2019 年开始不用写摘要,直接从正文开始。
开头:背景介绍,约 500 字,背景有要求,如时间、项目、金额、工期,等等。也涉及项目中的技术(稍提即可,因为高项注重管理,非技术)。
中间:正文按题目要求,按过程写,如成本有 4 大过程,质量有 3 大过程。过程名称可做一段,再解释过程,涉及ITO,结合项目写怎么做,遇到问题及如何解决。
结尾:项目一定要完满如期完成,并且得到好评,但过程出现了小问题,但我及时发现并改进了。最后说自己还要继续努力学习,再表决心,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贡献。
注意,字数一定要够,哪怕凑字数。
学习分解
清华版教程为主。
1、书本分3大部分
开头几章。按内容划分,记关键字及其含义。
最后几章。同上。
十大过程。先记十大管理,再记47个过程,每个过程的含义、输入、输出、工具(可想象一个项目在这些过程的情景)。
2、第一阶段,按书本章节学习。第二阶段,按知识点。如质量方面,有几篇都涉及到。
3、扩展学习
涉及的如质量,标准,运筹学,可自行扩展学习。但要注意时间分配。
4、英文
教程有一些部分是直接翻译pmp英文版的,实际上,十大管理应该说有很多部分——特别是知识点和输入输出,都是直接翻译的,但也有部分是额外添加,也有部分是删减的。建议看之,一是加强理解,二是解决英文题目。
注:对于IT从业者,英文还是建议积累积累。
5、关于记忆
可按自己擅长的方式记。先谐音,再恢复正常的。
有些知识前人已总结。如:信息信息6要素:上鹰下鸡左人右龟(上应,下技,左人,右规)。老七/新七工具。等等。
有些可自己归纳并联想。 如冲突解决方法:撤回(撤退/回避),和包(缓和包容),协调(妥协调解),强命(强迫命令),合解(合作解决问题)
如范围说明书6要点:范标成除制假。
有些则要强制记忆。如质量的定义(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,英文为:the degree to which a set of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fulfill requirements),由于高项和 pmp 有很大的关系,笔者喜欢中英文结合起来记忆和理解。
需求分析阶段:
数据模型-实体联系图(E-R图)
功能模型-数据流图(DED)
行为模型-状态转换图(STD)
速记:数实(属实)、功据(工具)、行状(形状)。
6、其它
十大管理,五大过程组,47个过程。
形式矩阵。从不同层面分析。
以十大管理角度:每个管理或多或少都涉及到过程组。(如整体管理、采购管理有收尾过程组,其它管理没有)
以过程组:每个过程组或多或少涉及到管理。(如启动过程组,涉及整体管理和干系人管理,其它管理没有这个过程组)
以项目开展角度,从启动过程组开始,涉及到管理的过程,一一展开。
7、扩展学习
涉及的如质量,cmmi,软件标准,运筹学,可自行扩展学习。但要注意时间分配。只限兴趣学习。
复习重点及操作
以十大过程,变更,配置(2020年考了测试),能背则背,综合、案例、论文都会涉及到,多背没坏处。
在背的过程加上理解。
按模块划分,写笔记到不同的文档:
1、开头一章
2、立项、配置、测试
3、采购法、合同法、国家标准、知识产权
4、十大管理(可分多个文档,过程描述及输入输出工具为一类,各种文档说明书内容步骤一类,杂项一类)
在整理过程中,可查询相关资料,加深理解(如查找质量的新七、老七工具的图例)。
报名
一般提前3个月可报名(如11月初考,8月初可报名,一般每科68元,高级三科200多元)。
考前一周可打印准考证。
考试
上场要带的(以个人为例):
1 | 水。 |
注:个人书写习惯使用钢笔。有的考场没有时钟,需戴手表看时间。
考场
有的有时钟,但可能不准时。有的有大屏幕显示倒计时。
提前5~10分钟入考场。入场核对个人身份证准考证(监考有考生信息表格,核对照片),5分钟前开始发答题卡,发完再发试卷,发完再发草稿纸。发完再发准考证条形码。
答题卡、试卷均填姓名,准考证号。答题卡还要贴条形码。